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118.91012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资讯
咨询热线

17600064724

首页 > 行业资讯 > 化妆品行业研究:从研发和核心成分出发,探寻国货美妆的星辰大海

化妆品行业研究:从研发和核心成分出发,探寻国货美妆的星辰大海

2023-01-16 00:00      点击量:60  评论(0人参与)
 

1. 研发已成品牌竞争的一块重要拼图,活性成分为竞争焦点

1.1 从渠道铺建到品牌打造,研发的重要性显著提高

我们曾在《化妆品行业:国产香化如何打造百年企业》深度报告中复盘了海外美妆龙头的发展历程,认为国 际美妆龙头大体经历了几大发展阶段,即“经典产品—经典品牌—品牌矩阵”:以经典产品确立品牌定位, 品牌树立企业调性,而完善的品牌矩阵成为美妆龙头穿越周期持续成长的护盾。多数海外品牌正在经历从第 二曲线向第三曲线过渡阶段,而海外美妆龙头通过内生孵化和外延不断完善美妆市场品牌、产品结构,当前 已处于第三增长曲线阶段,领先于国货美妆品牌。

品牌商转型升级的需求叠加消费者诉求的转变,使得研发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多数美妆品牌 仍处于第一曲线尾声,随着线上渠道红利的消退,国货美妆品牌亟需完成从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的跨越,即 从依赖渠道红利增长升级为通过打造经典产品,并培育经典品牌获得长远发展。而这背后离不开研发的支撑, 研发实力之于美妆企业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成分和功效认知的不断加强,消 费诉求也在不断转变,消费者对产品力和功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货美妆品牌传统依赖线上 渠道红利和重营销推广的模式已不能支撑品牌发展,依靠研发来提高产品力和品牌力或成为国货美妆品牌一 大破局之路。

监管趋严下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原料成分和功效宣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 年 6 月新版《化 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并于 2021 年 1 月起实施,随后一系列配套政策陆续出台。2021 年 2 月药监局出 台了《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方法》,对化妆品及新原料注册和备案的程序、时限和要求进行了明确。2021 年 5 月出台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表示,应当依据《规范》的要求对化妆品的功效宣称进行评价,并 在国家药监局指定网站上传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监管趋严使得新品推出面临更高标准的要求以及更高 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护肤品行业正式进入功效测评时代,成分和功效的重要性显著提高。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化妆品研发的两大主线,原料和配方是应用研究领域的核心。化妆品的研发大体分为 三个层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检测评价。基础研究是为获得新的认识而进行的基本探索,在化妆品领域 体现在对皮肤衰老机理、基因工程研究、皮肤微生态等与皮肤护理功能相关的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是研发的 理论层面。应用研究则是为基础研究的成果探索更具体可行的道路,核心为关键原料的创新和配方技术的研 究。华熙生物曾表示“原料的创新是下游终端消费品创新的底层动力和根本来源之一”,优质的原料能够为 配方体系提供良好的支撑,促进自主高品质产品的实现。配方技术包括对功效性原料的机理性研究和应用性 研究,机理性研究在于探究功能性原料对皮肤起作用的前提条件及其作用方式;应用性研究关注这些功效性 原料的稳定性和配伍性,为原料匹配最适合作为其载体的技术帮助其进入配方。

1.2 化妆品原料纷繁复杂,核心活性成分为竞争焦点

化妆品原料成分纷繁复杂。化妆品是各种原料经过合理调配加工而成的复配混合物,根据科思股份对化妆品 原料的分类标准,将化妆品主要原料分为基质、一般添加剂和活性成分三大类。基质原料是构成各种化妆品 的主体,在化妆品配方中占有最大比重,决定了化妆品的功能和性质。一般添加剂是指能够为化妆品提供某 些特定功能的辅助性原料,在化妆品中添加量相对较小,但作用不可忽视,诸如胶质、抗氧化剂、防腐剂、香料和色素等。化妆品活性成分则是指赋予化妆品特殊功能或强化化妆品对皮肤生理作用,使得化妆品对皮 肤的保养作用能更有针对性的原料,也是当下各大化妆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化妆品原料中基质用量占比最高,北美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增长较缓。欧睿数据显示,2021 年北美(包括 美国和加拿大)化妆品原料消耗量为 282.4 万吨,其中基质消耗量最大为 231.8 万吨,占比约 82.1%,一般 添加剂和化妆品活性成分消耗量占比分别为 10.27%和 7.65%,近十年三类原料的消耗量占比变化不大。增 速方面,北美化妆品原料市场市场规模近十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0.75%,增长较为缓慢,其中基质、一般添加 剂和化妆品活性成分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0.71%、1.37%和 0.29%。

保湿剂在北美化妆品原料活性成分品类中用量最大,美白剂和皮肤有益剂的销量增速最快。欧睿数据显示, 2021 年北美化妆品原料活性成分品类中保湿剂的用量占比最高,达 80.5%,之后为防晒霜、牙齿护理、植物 药和止汗剂等成分。皮肤美白剂和皮肤有益剂近五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 14.6%和 7.3%,是化妆品活性成分品 类中增速最高的两大成分,且增速远高于其他品类。美白、抗衰、修护等功效成分用量相对较低,但增长迅 速,其重要性不断提高。

皮肤有益剂具体包括果酸、氨基酸、胶原蛋白、透明质酸钠和肽等细分品类,除其他护肤功效剂外,果 酸和氨基酸是占比相对较高的两大品类。增速方面,肽、氨基酸、透明质酸和果酸的近五年复合增速均 超过 10%,其中肽类增速最高达 26.52%。

皮肤美白剂具体包括烟酰胺、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熊果苷和曲酸等细分品类,从绝对消耗量和增速方 面来看,烟酰胺均位居首位。2021 年烟酰胺占皮肤美白剂的消耗量占比约为 76.82%,为占比最高的物 质成分;近四年复合增速约为 18.9%,远高于其他美白成分。

成分的销量和热度与消费者需求及品牌的市场营销密不可分,不同功效成分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受消 费者需求变化和品牌营销重点等因素影响,功效热门成分的排名持续变化。美丽修行大数据统计显示,2022 年度抗衰 TOP3 成分分别为玻色因、视黄醇和寡肽-1;美白祛斑 TOP3 成分分别为烟酰胺、光果甘草提取物和 凝血酸;舒敏修护 TOP3 成分分别为积雪草提取物、神经酰胺 NP 和甘草酸二钾。很多成分如生育酚(维生素 E)、光果甘草提取物、依克多因等具有保湿、修护、抗衰等多重功效。不同功效成分处于不同的周期阶段, 如咖啡因、烟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已处于成熟期,视黄醇、二裂酵母等成分处于应用膨胀期,依克多因、 麦角硫因、蓝铜胜肽等成分仍处于概念普及期,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

2. 四大原料提取制备技术,合成生物技术有望助力国货品牌弯道超车

2.1 化妆品原料制备的核心技术路线

化妆品原料的提取制备主要有四种技术路线,分别为化学合成法、天然动植物提取、微生物发酵和合成生物 技术。

化学合成法:在工艺流程方面,化学合成法是基础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学品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反应后 生成,然后经过与之特性相适应的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如洗涤、脱溶、结晶、精馏、干燥 等工序,最终获得纯度较高的产品。化学合成反应包括但不限于缩合、酯化、酯交换、傅克反应、烷基 化、醚化、氢化、氧化等,具体合成工艺视不同产品、不同的工艺路线而定。著名抗衰成分玻色因就是 通过化学合成法实现规模化生产的。

天然动植物提取:从动植物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 传统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 透析法等,新兴的提取方法有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酶法提取等。近年来“Clean Beauty” 护肤理念兴起,为天然动植物提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薇诺娜的马齿笕、云南重楼,海蓝之谜的海藻 精华、酸橙茶精华等均来自于天然植物提取;透明质酸最初来源于鸡冠,是典型的动物提取。

微生物发酵: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发酵 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该种制备技术以微生物为原料,成本较低,且技 术稳定可控,正成为化妆品原料的研发重点。目前透明质酸的生产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法,二裂酵母、 pitera 等著名成分也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制备的。

合成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的核心思路是借助生物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或创造赋予其 非自然功能的“人造生命”,以达到更高效、更具经济效益、更精准的制造特殊化学品和化合物,简单 来说就是通过基因编辑,让底盘细胞能够高效专一地生产各类物质。重组胶原蛋白是最具代表性的合成生物制备成分。

化妆品原料制备工艺不断演进,合成生物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化妆品的原料开发经历了几个阶段, 从最开始在动植物中进行简单提取,发展为化学合成法,再到天然菌株的发酵技术,目前主流的生产方式是 植物萃取和生物发酵,未来会朝着工程菌种的方向发展。横向对比来看,合成生物技术在原料可获得性、产 量、纯度、碳排放等方面均具有绝对优势,但由于技术难度较高,且技术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未取 得大范围应用。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革新和不断成熟,未来有望成为化妆品原料的核心制备技术。

四大技术路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四大制备技术并非完全割裂,天然动植物提取技术能够帮助发现自然界的 优秀物质,但受制于原材料的可获得性,大规模生产的难度和成本较高,因此后续可应用化学合成法、微生 物发酵法等进行大规模量产。如欧莱雅集团旗下的明星成分玻色因,其原料来源于西欧山毛榉中的木糖,后 采用绿色化学合成工艺来实现量产。发酵也是合成生物技术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并非微生物发酵技术独有, 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微生物发酵应用的是天然菌种,而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的是工程菌种。微生物发酵技术为 合成生物学提供了技术根基,而合成生物学从源头改进发酵技术,并能够通过控制发酵的各种参数来加快发 酵流程。

2.2 合成生物技术有望助力国货品牌弯道超车

2.2.1 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价值逐渐被挖掘

合成生物相关技术已拥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成本的大幅降低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1973 年基因工程 的诞生为合成生物技术奠定了基础,2000 年合成生物学被重新定义,随后进入基础研究迅速发展阶段。2013 年 Amyris 公司用酵母菌株商业化生产青蒿素,成为合成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拓展的一大里程碑。近年来, 合成生物技术不断发展,“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等理念和学科相继提出,下游应用领域也在加速拓展。合 成生物学的底层技术主要是基因测序、基因编辑、基因合成三部分,这些部分在过去 10 年间成本下降了至 少 1000 倍,使得合成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合成生物学应用领域广阔,但在消费品方面的应用仍处于开发早期。CB Insights 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合 成生物市场规模达到 53.19 亿美元,其应用场景涵盖了医疗健康、工业化学、农业、日用消费品等多个领域, 预计到 2024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88.85 亿美元,5 年复合增速约为 28.8%。目前合成生物技术在日常食品和 消费品中的应用仍较少,2019 年在消费品领域的应用规模仅有 2.18 亿美元,占比约 4%,但未来开发空间 巨大,预计到 2024 年应用规模有望达到 13.46 亿美元,5 年复合增速约为 43.9%,增速仅次于食品饮料和 农业。

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价值逐渐被挖掘,各国通过政策指引来支持相关技术的研发。近期,美国启动《国家生 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宣布将更大力度发展合成生物学。美国白宫发布的行业分析表明,在本世纪末之 前,生物工程可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 1/3 以上,价值接近 30 万亿美元。我国在《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 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表示要支持建设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促进生物技术大力发 展,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包括合成生物在内的生物经济是未来经济转型的新活力。 与此同时,上海、深圳、天津等多省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合成生物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我国的合成生物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应用层面更具优势。1990-2010 年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仍 处于跟跑阶段,此阶段的论文产出量仅占全球的约 4.26%;2011 年底国家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 划》将合成生物技术列为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随后我国学术论文产量快速提高,11-19 年约占全 球总量的 13.47%,我国已经基本具备能够与实力强国抗衡的能力。从专利内容来看,我国在实用技术类和 应用类的专利数量快速增长且远高于其他技术发达国家,我国在合成生物应用层面更具优势。据弗若斯特沙 利文报告数据,2021 年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为 64.16 亿美元,同比增速达 159%。

2.2.2 合成生物技术之于化妆品行业

合成生物技术在化妆品原料的开发和生产方面已经小有成就。合成生物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部分化妆品原料 的开发生产中,常用到的底盘细胞包括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蓝细胞等,可 开发的化妆品原料包括天然产物,如虾青素、白藜芦醇、角鲨烯、重组胶原蛋白、麦角硫因、依克多因,甚 至维生素 C 等,也包括工业化学品如乙醇、丁醇、甘油和有机酸等。

角鲨烷:角鲨烷由角鲨烯氢化后获得,是少有的化学稳定性高,使用感极佳的动物油脂,对皮肤有较好 的亲和性,并能加速配方中其他活性成分向皮肤中渗透。传统的角鲨烷从深海鲨鱼的肝脏中提取,3000 只鲨鱼生物提取量仅 1 吨,不仅产量低,还具有极大的自然资源破坏性。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不断应用, 鲨鱼源角鲨烷的占比下降,合成角鲨烷的份额快速上升,2021 年已占据了约 1/3 的份额。

虾青素:虾青素是从海洋动物中发现的一种红色类胡萝卜素,其具有超强抗氧化活性,广泛应用于保健 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传统生产虾青素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水产品废弃物以及雨生红球藻等微生物。 用合成生物技术制备虾青素则是以蓝细菌为底盘细胞,通过表达相关的酶系,极大提高了虾青素生产效 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合成生物技术助力化妆品原料的高效可持续生产和新成分的挖掘。我们认为,合成生物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 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制备技术、原材料可获得性等因素的限制,胶原蛋白、燕窝酸、角鲨烷等化妆品原料功效性能良好, 但无法获得大规模生产,合成生物技术使得优质原料的生产和应用成为可能; 2)提高纯度同时降低价格:合成生物学相较植物萃取和生物发酵技术,具有成本低、纯度高的核心优势; 3)绿色环保可持续:以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降低 CO2 排放,同时保护天然植物; 4)实现新成分的开发:从源头改进发酵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质生产的自主性,有助于化妆品新 原料成分的开发和挖掘。 5)加快产品开发进程:其他生物技术产品通常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开发时间,但合成生物学可以加快创新, 助力化妆品新品上市和演变时间缩短至一年到几个季度。

国内公司在部分合成生物制备的化妆品原料中占据领先地位。我国在合成生物制备重组胶原蛋白、稀有人参 皂苷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胶原蛋白是一种具有结构支撑、能够促进止血及细胞黏附、刺激细胞再生、 增殖的大分子蛋白。制备方面,胶原蛋白可分为重组胶原蛋白和动植物源性胶原蛋白,传统的胶原蛋白主要 以化学酶法通过猪皮、鱼皮、牛皮等提取动物源胶原蛋白,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但易产生细胞毒 性和排异反应。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制备的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更高,免疫原性更低,无毒性 细胞,且可进一步加工优化,目前的核心技术点在于对胶原蛋白原有三螺旋结构的完整呈现。 目前,我国在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方面均具备较强的领先优势。技术层面,国货品牌较国际品 牌开发并成功商业化可生产的更多类型的重组胶原蛋白,包括 I 型、II 型、III 型和 mini 小分子重组胶原蛋白; 生产层面,国货品牌早于国际品牌于 2009 年开始了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应用拓展层面, 与通常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医疗或生物医用材料应用的国际品牌相比,国货品牌已经成功探索更广阔的下 游应用,如功能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

合成生物学或为国货化妆品原料和品牌商实现弯道超车提供良好机遇。与国际美妆产业相比,我国化妆品行 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品牌市场地位相对较低,且大多做跟随研究。但合成生物学新技术或为国内化妆品原 料公司和品牌商提供弯道超车的机遇:(1)国际大型原料公司和美妆品牌公司具有技术优势,但其核心技术 集中在化学合成、植物提取和生物发酵领域,合成生物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和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 技术和应用层面我国与国际市场的差距均不大,甚至在部分成分领域我国具有领先优势;(2)目前合成生物 技术在化妆品原料方面的应用仍体现在原有成分的制备工艺优化层面,未来有望向开拓新物质层面进阶,这 为国货美妆公司开发研制独家活性成分提供了新思路。

3. 复盘国际美妆品牌:一种活性成分打造一个美妆帝国

3.1 从核心成分看美妆大牌的崛起

我们围绕核心成分出发,通过复盘国际美妆大牌在核心原料提取、配方研发以及成分推广等方面的做法,总 结其研发路径和成功经验,为国货美妆品牌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3.1.1 玻色因-欧莱雅集团

玻色因为欧莱雅集团独家研制的活性抗衰成分。玻色因是一种以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为核心成分的溶液,对 应的商品名为 Pro-Xylane,是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兰蔻实验室于 2006 年独家研发的活性抗衰老成分,原料来 源于西欧山毛榉中的木糖,由欧莱雅子公司 Chimex 采用绿色化学合成工艺来生产。 玻色因在抗衰领域具有优越表现。玻色因主要是通过修复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刺激真皮和表皮中粘多糖 (GAGs)和蛋白多糖的生成,以达到修复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对皮肤的弹性和张力有明显的效果。欧莱雅 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浓度 0.19%的玻色因就能够促进人类成纤维细胞中糖胺聚糖的合成,从而修复皮肤。 目前市场上三大核心抗老成分分别为玻色因、A 醇和肽类,与后两者相比,玻色因在温和不刺激、安全性等 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吉林省兆宏商贸有限公司  

备案号:吉ICP备2023006537号-11

备案号:吉ICP备2023006537号-4